“螳螂絲“的秘密_1000字
在我老家的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溝渠,這里的小蝦小蟹成群結(jié)對。在國慶長假的一天,我到小溝捉蝦,忽然發(fā)現(xiàn)水中有一條“怪物”,它的顏色是棕色的,像一根鐵絲,大約有30公分長,不仔細看還以為是一根枝條哩!不過,它居然會動,能彎曲著前進。我對它充滿了好奇,于是我決定作進一步的研究和實驗。
我做了三個實驗。
實驗一:我用打火機打火燒它,結(jié)果它沒有斷掉,也沒有燃燒,只是不停地扭動。
實驗二:我用小刀割它,再用剪刀剪它,我都無法弄斷它。
實驗三:我把它打了一個結(jié),接著把它放入水中,它居然自己慢慢地解開了結(jié)。
以上三個實驗證明了這根鐵絲狀的“怪物”有觸覺,并且相當(dāng)堅韌和靈活。我苦思冥想,“這到底是什么東西呢?”我有點茫然。過了幾天,正當(dāng)我的研究沒有任何進展時,我的表叔來我家,手里還拿了一只螳螂,他說:“我把這只螳螂送給你家的小雞作美餐?!闭f著,說著,就把螳螂丟給小雞吃。小雞看見螳螂就開始啄它,先吃了它的頭,再啄開它的肚子,里面竟然出來一條和我捉來的“小枝條”一模一樣的鐵絲狀“怪物”。哦!我恍然大悟,這不就是早有耳聞的“螳螂絲”嗎?!
據(jù)大人們說,螳螂絲又名鐵絲蟲,如果它纏上了牛尾巴,它就會越纏越緊,使牛尾巴的尖端因缺血壞死,繼而斷裂,所以農(nóng)民伯伯也叫它“牛尾栓”??墒俏矣窒耄鸿F絲蟲又是怎樣進入螳螂的身體里面呢?又是如何會在水里呢?對于這個問題我又準(zhǔn)備作更進一步的研究。說干就干,第二天,我就到小溝渠邊觀察起來。不到一小時,我就發(fā)現(xiàn)水邊的草叢里有一只大螳螂,好象正準(zhǔn)備跳入水中。說時遲那時快,它果然縱身一躍跳進了水中,沒過多久,從它的肚子里游出來兩條鐵絲蟲,鐵絲蟲在水中慢慢地蠕動著,而螳螂則在水中掙扎了沒幾下便淹死了。這次我沒捉鐵絲蟲,而是想順藤摸瓜,看它們會干什么。只見它們緩緩地向前移動,一會兒向左,一會兒向右,像在尋找什么東西,可就是沒結(jié)果。我等了好長時間,還問了身邊的長輩們,他們都不能說明原因,于是我決定查資料探個究竟。
回到縣城,我就忙著看書、上網(wǎng)、查資料,經(jīng)過反復(fù)地整理和推敲,我終于得出結(jié)論:鐵絲蟲是寄生在螳螂身體內(nèi)的寄生蟲,它幼小時寄生在螳螂或蝗蟲體內(nèi),靠吸收寄生動物體內(nèi)的脂肪成長,等鐵絲蟲成熟時必須要回到水中,完成產(chǎn)卵的最后任務(wù),這時鐵絲蟲會驅(qū)使螳螂尋找水源并跳入水中淹死,這樣它才有機會進入水中,若螳螂未能及時找到水池或池塘,鐵絲蟲仍會鉆出,但結(jié)局會干死在陸地上,而螳螂也會因腹部受傷而死亡。鐵絲蟲到水里以后,雖然行動很慢,但它會去找水蠆,產(chǎn)卵在水蠆上面,等到哪天哪只螳螂吃到有鐵絲蟲卵的水蠆時,就又可以回到螳螂的身上了。如此周而復(fù)始,延續(xù)生命。
終于真相大白了,我這才松了口氣,在感嘆大自然奧妙無窮的同時,我也覺得自己收獲頗豐。通過這次的觀察、實驗和查資料,也讓我真正理解了“實踐出真知”的道理。
我觀察,我實踐,我在快樂求知中不斷成長!?


